总体国家观中的“六大意识”
国家安全法教研室 李锋
在全球化纵深发展与信息技术革命交织演进的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已突破传统疆域界限,呈现出风险跨界传导、威胁复合叠加的显著特征。面对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复杂态势,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战略思维应运而生。这一理论体系以 “十个坚持”为核心要义,既构建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科学框架,又形成了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等20个重点领域的安全防护网,成为指引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国家安全的构建需要依托六大核心意识形成思想合力。这六大意识以国家利益至上为价值统领,以责任落实为行动保障,以法治建设为制度支撑,以防线构筑为实践抓手,以风险预判为战略导向,以人民主体为力量源泉,共同构成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体系。
一、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价值坐标
国家利益至上意识作为国家安全的价值坐标,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价值取向与行动准则,体现着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立场和最高原则。其本质是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国家安全决策的最高标准,在多元利益博弈中始终以国家整体利益为根本遵循。
二、责任意识明确了国家安全的权责配置
每个公民和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这种责任意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与个人利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每个公民和组织都要认识到自己在国家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遵守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并积极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构建一个更加坚实的国家安全防线。
三、法治意识是国家安全的制度保障
法治意识是国家安全的制度保障,它要求我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其本质是通过法律规则的确定性对抗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将国家安全治理纳入规范化、程序化、可预期的法治轨道。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可以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同时,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提高国家安全法治化水平,对于汇聚强大系统合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风险防范意识是国家安全的能力支撑
风险防范意识作为国家安全的能力支撑,指的是在面对国内外各种潜在威胁和挑战时,个人、组织以及国家层面所持有的一种前瞻性思维和主动防御姿态。这种意识要求各个主体能够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主动识别、评估、管理和缓解各种安全风险,从而确保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简而言之,风险防范意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先导和基础,它涉及到对风险的敏感度、预防措施的科学性和应对策略的有效性,是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五、忧患意识是国家安全的战略预判
国家安全的战略预判是指在国家安全领域中,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理解,对潜在威胁和挑战进行前瞻性思考和评估的能力。而忧患意识是实现国家安全战略预判的关键,它要求决策者和公众不仅要对当前的安全状况保持警觉,而且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准备,从而在战略层面上提前规划和部署防范措施。培养忧患意识,可以增强对国家安全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确保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保障国家的长期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六、公众参与意识是国家安全的社会根基
国家安全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的一道防线。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权益,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这种参与意识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概念内核的展现,通过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能动性、凝聚参与意识,规范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夯实了社会治理和谐稳定基础,确保了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和谐,从而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这六大意识构成了环环相扣的思维闭环:国家利益至上意识确立价值导向,责任意识明确主体定位,法治意识提供制度保障,风险防范意识夯实能力基础,忧患意识强化战略主动,公众参与意识凝聚社会合力。六大意识的系统化实践,体现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治理智慧,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和实践路径。
下一篇:红船劈波行 精神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