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专题目录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专题目录

红船劈波行 精神聚人心

  • 来源:国家安全学院
  • 发布者:国家安全学院01
  • 浏览量:

红船劈波行 精神聚人心 ——“红船精神”主题党课

国家安全法教研室 李锋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这条船被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称之为“母亲船”——她不仅定格了建党的历史瞬间,更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火种撒向神州。小小红船,承载千钧;自此,中国革命的浩荡长河有了源头活水,民族复兴的巍峨大厦奠下第一块基石。

一、“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三条主线铸魂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首次系统提出“红船精神”,为全党竖起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

1.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灵魂所在

从“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走出,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利刃,第一次把科学真理刻进东方大国的土壤;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改革开放,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次自我超越都标注着“从无到有”的胆识。首创精神告诉我们:从来没有“既定轨道”,只有“敢闯新路”。

2.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胜利之本

井冈山的烽火、长征路的草鞋、南泥湾的镢头、小岗村的手印、新时代的扶贫脚印……一代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破浪前行。历史川流不息,奋斗一以贯之。正如总书记所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精神让中国共产党在“赶考”路上永远年轻。

3.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执政之基

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奉献精神决定了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最大底气。

二、百年大潮与新时代考题:红船精神为何历久弥新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赴南湖瞻仰红船。这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一次宣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我们党唯有重温和弘扬“红船精神”,才能在风高浪急时“稳坐钓鱼台”。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暗流涌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风险犹在;民生领域仍有短板,共同富裕任重道远。愈是接近民族复兴,愈不会一帆风顺,愈要擦亮“红船精神”的精神利刃。

三、让红船驶入新征程:党员干部的“三个走在前列”

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关键在行动,根本在落实。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之问,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成果。

1.以首创精神走好“第一公里”——在改革创新上走在前列

对标党中央改革蓝图,敢闯“无人区”、敢破“天花板”。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卡脖子”环节,组建党员突击队、攻关组,把支部建在实验室、项目部和产业链上,用“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引擎”“数字引擎”。

2.以奋斗姿态跑好“最后一公里”——在担当实干上走在前列

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机制化,推行“党委领办、支部协办、党员承办”项目化清单,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教学科研一线,把支部建在重大课题和攻关一线,让党旗始终飘扬在最难啃的骨头、最紧急的关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用在百姓笑脸上。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急难险重最前沿。

3.以奉献精神守好“初心坐标”——在为民服务上走在前列

健全党委常态化联系师生机制,搭建“书记面对面”等零距离平台,把服务送到师生“家门口“、暖到”心坎上“。疫情期间,升级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志愿者驻楼值守、送餐送药、心理疏导,实现“需求秒回、事项秒办、服务秒达”,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也让师生在严格防控中感受最柔软的温暖。

四、把红船驶向更辽阔的水域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从南湖出发的小船,已成为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今天我们重温“红船精神”,不是为了停留在历史的感动,而是为了汲取继续出发的力量。让我们高扬首创的风帆,划好奋斗的船桨,秉持奉献的罗盘,在红船指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星辰大海,胜利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