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专题目录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专题目录

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砥砺前行

  • 来源:国家安全学院
  • 发布者:国家安全学院01
  • 浏览量:

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砥砺前行

国家安全法教研室 李锋

提起朝鲜战争,大家都很熟悉,七十一年前,二十余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彭德怀元帅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一起,同美帝国主义侵略军浴血奋战。他们将自己的鲜血洒在朝鲜的大地上,打出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翻身仗”、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他们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七十年前的一场战争我们为什么要纪念.我们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因为它是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转折点.1840年的“一鸦”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从1900年的“庚子国变”,再到1931年的日军侵华战争,旧中国在争取国家权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战争中一败再败,败的一次比一次惨,即使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旧中国到新中国从对外战争“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转为胜利的转折点。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重温这段历史。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美国和苏联作为资源和国力超强的国家,都是在二战中崛起的.并在战后共同主导国际秩序构建,但两个国家的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存在明显异质性,必然形成战略上的互相和防范心理。美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从历史上看,大国争斗的核心地区一直在欧洲。二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美苏的核心利益也体现在欧洲,远东和整个亚洲并非关注焦点。

朝鲜半岛在战后原本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美苏先后将部队撤离半岛,双方都希望这个地方成为大国脱离接触的中间地带。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从外部看,在于此时美苏已经形成对抗关系,尤其是中国建国后宣布想苏联靠拢,西方不能接受社会主义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的结局,1950.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应运而生,文件对苏联的意图、目标与能力进行了重点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美国对苏联推行的遏制战略需要大大加强,代表着西方阵营全面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开始启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首次全面阐述了战后美国国家战略,它对战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内部看,在于中苏之间的利益碰撞。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两个月之后,就去了莫斯科会见斯大林,目的是和苏联结盟,但结果收到了斯大林的冷遇,导致中苏同盟变成美国、中国、苏联的三角外交关系。毛泽东当天就和斯大林会晤,说中国需要三到五年的和平喘息时间,用这段时间来恢复战前的经济水平和稳定全国的局势。斯大林并不想帮中国恢复经济,而且还提出了在我新疆和满洲里继续拥有特殊权利。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流、交锋。斯大林虽然同意缔结结盟条约,但坚持要保留在大连和旅顺的基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毛泽东想要达成而斯大林尽量回避的内容,就是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候的互助义务。我们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东北和新疆的矿山、铁路和其他的让步,允许苏联使用大连港、以及维持其在1952年之前一直使用旅顺海军基地的权利,这些让步,毛主席在多年以后对赫鲁晓夫说说是在中国建立“半殖民地”的行径。

如果没有美苏对抗的状态,如果朝鲜不是苏联的卫星国,中苏如果不结盟,朝鲜战争可能不过是一场非核心地区的内部冲突,但当时的情况下,不管是斯大林是支持金日成采取行动,或者是支持中国解放台湾,都过遭到美国的军事干预。正是因为两大阵营已经形成对垒和中间地带已经消失的国际背景下,原本是内战的朝鲜战争才会被解读为社会主义阵营向资本主义阵营全面进攻的起点。这个是不可避免的,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制度性分裂的结果。

从49年到50年,金日成始终在企图说服斯大林和毛泽东默许他发动进攻。开始两人都拒绝,毛泽东访苏期间,毛泽东支持进攻的目的,但认为美国干预的风险很大,认为征服南朝鲜要等到中国拿下台湾结束内战后再说,金日成等不及,1950年4月斯大林同意金日成的请求,斯大林强调,他坚信美国不会干预。苏联一份外交文件记录表明斯大林的态度。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意把解放军中的5万朝鲜族士兵连人带枪拨给北朝鲜,使得金日成的势力大大增强。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二、中国参战的原因

1.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 威胁我国的安全。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港登陆。

2.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

3.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战五捷,把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1953.7美国侵略者被迫签定《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的独立,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的外部环境。是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空前的提高,极大的鼓舞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次战争胜利的最大成果有以下三条:一是我们把雅尔塔会议牺牲掉的利益拿回来了。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开会,这个会议上做了很多不利于东亚国家的决定,比如把朝鲜分成南北两家,北方四岛归苏联,还有大连旅顺港永远由苏联红军占领,新疆北部的卡拉斯归苏联(秘密文本里写的),朝鲜战争一结束,苏联就把这个还给了我们。如果没有朝鲜战争,大家现在去大连和卡呐斯就是出国了。二是奠定了完善的中国工业体系。朝鲜战争后,作为事先的协定,苏联给我们援助了156个工业项目,这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是播撒了发展的种子,我们应对疫情时能有完善的工业门类,五菱能叫响“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口号,是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的。三是这一战确立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虽然在军事上看我们和美国打了个平手,最后在三八线上鉴定了停战协议,但在政治上我们绝对赢了。美国是“江湖”上的绝对高手,而且拥有独门绝技——实用的核武器(当时苏联只进行了试爆,离装备部队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当时在国际上就是扫地僧,可以说是拿着一把扫帚就和高手过招了,最后还基本打赢了,让全世界都对我们刮目相看。到现在为止,美国人对越战津津乐道,对伊拉克战争大谈特谈,却很少谈到朝鲜战争。他们对越战的失利可以找出种种理由,却对朝鲜战争的失败难以理解。所以他们在精神上输给了我们。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在所有国家面前都很豪横,唯有在我们面前时常露怯。

正如习主席所说的,中国人是不好惹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如果补充一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更惹不得。

三、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砥砺前行

抗美援朝精神总共概括成五条:

一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根本。爱国,是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坚定维护,是对生养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的真挚热爱,是对祖国和民族尊严的认同与自豪,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使命与责任。

二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数不胜数的英雄,昂扬起气壮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铸就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丰碑。

三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特质,是抗美援朝精神最具标识性的精神内核。壮烈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特级英雄”杨根思,生前说过三句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正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四是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革命忠诚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底蕴,是支撑起志愿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深层次因素。这个“革命忠诚”,是绝对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铁血丹心。

五是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有机组成,是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的重要动因。中国共产党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坚持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高扬着国际主义精神的正义之战,绝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安全。这场正义之战既激发了志愿军将士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也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最终正义之师赢得了战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