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教学科研
国家安全法教研室 李锋
作为国家安全法教研室的一名教师党员,我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我们支部始终将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核心驱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关键在于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业务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
一、课程思政方面。
坚持政治引领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统一。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着政治引领和业务指导的双重作用。我们组织教师党员深入挖掘国家安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知识传授。在讲授《国家安全法》时,我们不仅讲解法律条文和理论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优越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支部定期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共同研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与方法路径。这种集体教研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也增强了党支部在教育教学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我们还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强化党史理论教育,增强课堂感染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关。
坚持党建引领与学术创新的深度融合。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关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党支部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支部积极营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同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我们注重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行“揭榜挂帅”党员攻关机制,围绕国家安全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由教研室党员教师牵头承担的“国家安全教育读本”教材,以及以中美博弈为主题课题,不仅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也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这种以党建促科研的模式,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活力。党支部在科研组织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不同学科的党员科研力量,解决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问题。在科研评价方面,我们建立学科发展指标与党建成效融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党建与年底教师的评优晋升结合考核,这种融合评价机制既关注学术价值,也注重社会效益,推动了科研工作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社会服务与实践育人
坚持党组织功能拓展与价值实现。作为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教师,我们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支部组织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法治建设等社会服务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公共产品,服务社会发展。我们打造“党建+产业链”服务平台,完善成果转化利益共享机制。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对接地方发展需求,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党建共建、技术对接等方式服务链上企业,组建党员攻坚小组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国家安全普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增长才干。这种融入社会服务的党建工作模式,不仅扩大了学科的社会影响力,也为教师提供了了解社会、服务国家的平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支部还组建了“国家安全宣讲团”等方式,将国家安全的理念、政策、技术送到一线,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模式,使党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师资队伍建设:党支部的支撑保障作用
在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发展方面,支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保障作用。我们关注每位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成长需求,特别是为青年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支部实施了“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努力将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目前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均由学术骨干担任,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同频共振。我们按照“夯基、提升、突破”三个层次,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项目带动等方式,重点培养既懂党务又精业务的复合型干部队伍。党支部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党员教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在教学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同时,支部还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国家安全学术沙龙”,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讲座,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最终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上。党支部积极推动“双课堂”育人模式创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主课堂”,将科研训练、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作为“第二课堂”,通过党建引领机制贯通两者,构建全过程协同、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育人生态。在具体措施上,我们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提供学业指导和发展引导。建立“心灵驿站”,安排党员教师接待学生,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学生困难。实行“帮带结对”,对学习、家庭、就业等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支部的实践表明,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业务的深度融合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课程思政、科研攻关、社会服务、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多方面的协同推进,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党建与业务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国家安全专业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