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专题目录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专题目录

新安全格局解读

  • 来源:国家安全学院
  • 发布者:国家安全学院01
  • 浏览量:

二十大报告学习之-新安全格局解读

国家安全教研室 李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这一重大判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国家安全理念和实践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基于邓小平同志“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判断,我国形成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发展型安全格局。然而,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传统安全观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需求。

“安全格局”是基于“格局”概念在安全领域的延伸与应用,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主要安全行为体(如国家、国际组织、非国家行为体等)的力量对比、利益关系和互动模式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安全结构与态势。它反映了安全领域矛盾斗争的总体状况,是制定安全战略的基本依据。

新安全格局之“新”,体现在目标重构、理念创新、体系变革和能力提升四个维度。

1. 新安全格局的目标重构:从生存保障到民族复兴

新安全格局的根本目标是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历史表明,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挑战。我国发展进入由大向强、将强未强的关键阶段,各种阻力和压力不断增大,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新安全格局不再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为目标,而是着眼于为民族复兴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这意味着安全维护的范围更广、标准更高、任务更重。不仅要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传统安全利益,还要保障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新型安全利益。

新安全格局的重要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安全与发展不再是孰轻孰重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的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没有持续的发展,安全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种良性互动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避免两种偏向:一种是只重发展不重安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安全风险;另一种是只重安全不重发展,过度强调安全而制约发展活力。新安全格局强调动态平衡,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情况的具体需要,灵活调整发展与安全的优先序,实现两者协同并进。

2.新安全格局的理念创新:从和平发展到总体国家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南。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和“十个坚持”。“五大要素”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即: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个统筹”新表述: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这“五个统筹”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方法论创新,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提供了科学方法指导。

3.新安全格局的体系变革:从分散管理到系统集成

新安全格局强调全体系推进,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这包括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全面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政策体系等。

其中,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建设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实现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转、地方党委国家安全系统全国基本覆盖,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改变了过去国家安全工作"政出多门、分散管理"的局面,形成了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新安全格局要求全领域谋划,实现国家安全全域治理。随着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我国的国家安全领域不断延伸拓展,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被纳入国家安全领域范畴之中。

新安全格局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其体系创新深刻体现了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这一创新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化、协同化和现代化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风险挑战。体系创新主要从安全体系建设、安全领域拓展和安全机制创新三个维度展开。

4.新安全格局的能力提升:从风险应对到主动塑造

新安全格局注重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力求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风险监测预警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才能有效应对和处置风险。

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需要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包括完善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协同防控机制等。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排查识别,准确研判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科学评估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科技赋能是新安全格局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和保障其他领域安全的力量源泉,是提高国家安全实力的物质技术基础。"新安全格局的根基在于强大的国家安全实力,而强大的国家安全实力来源于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加强科技赋能,需要重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是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对于提高国家安全实力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总之,新安全格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应对安全挑战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深入研究新安全格局的理论内涵与体系创新,对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